海州区创新“2345”举措提升基层法治建设水平

发布时间:2014-11-12
    为深入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依法治国任务和目标,海州区积极探索适合基层的社会治理模式,大力实施“2345”工作法,通过搭建二个平台、成立三支队伍、统筹四个组织、落实五项制度,为全方位、立体式推进法治海州建设提供了强劲的动力支撑。
    一是搭建“二个平台”,创新机制强基础。海州区从基层实际出发、因地制宜,整合司法、行政资源优势,以街道社会管理服务中心为依托,为群众搭建了一个社会性、专业性、方便性的社区法律服务站和司法行政工作站联动式综合法律服务平台,发挥法治宣传、法律服务、法律保障和化解矛盾纠纷的职能,邀请法官、法律工作者、志愿者开展诉讼调解、法律宣传、指导人民调解组织工作等活动,提升司法、行政公信力。今年以来,全区共开展政策法规宣传286场次,法律咨询3000余人次,法治文艺汇演110多场次,化解各类矛盾纠纷1733件。
    二是完善“三支队伍”,政社联动解民忧。该区积极整合百姓议事点,依托社区法律服务站和司法行政工作站,建立律师专家队伍为法律服务支撑,派出所、律师事务所和司法所专业队伍为法律服务保障,社区五老志愿者为法律服务补充的法治服务队伍,协同调解员现场进行法律咨询、法律服务、法律调解、案件代理等方面的服务。社区律师每月与社区调解员进行对接,以社区调解员为纽带,了解社区群众法律诉求,解决群众法律问题。近年来,律师进社区法律服务300多人次,法律调解263人次,法律援助18人,为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50余万元。
    三是统筹“四个组织”,基层自治促和谐。该区积极创新社会治理模式,整合基层社会组织资源,建立“和事佬”协会、人民调解协会、法治文化协会和治安联防协会,打造以城区街道为中心,纠纷化解、法治宣传教育、法律援助一站式服务。通过法治宣传进社区、法律服务进社区、依法治理进社区,每月开展一次法律宣传活动,每月组织一次社区律师法制讲座,及时解答社区群众法律咨询,实现了社区法律调解网络和法治宣传教育网络的有机统一。海州街道是一个有7318户人家,21939户籍人口和5000多外来人口的千年古街,邻里纠纷、新老居民之间发生矛盾在所难免,海州街道通过“和事佬”,使得所有矛盾纠纷都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化解,真正做到了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
    四是落实“五项制度”,提升法治建设质量。该区创新政社联动模式,“政府统筹协调,社会组织广泛参与”融合共建,全面推进政策法规联讲、群众需求联解、安全稳定联防、社会公共服务联抓、法治文化活动联办等五项制度的落实,基层群众自觉守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法氛围初步形成。该区建成了“港城法治文化公园”、浦南农民普法示范路、苍梧法治小游园等特色法治文化阵地20处,实现镇街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建成全市首家集“法律援助中心、公证处、大调中心、法制宣传教育中心”四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中心,切实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法律服务。建成20个各具特色的农村法律明白人工作室,为农民群众提供法治宣传、纠纷调解、代理法律援助申请等法律服务。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