队伍建设首页 >  首页 > 法治实践 > 队伍建设

百姓信服的“成大姐”——记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司法所所长成海娟

发布时间:2013-09-05

    【人物档案】成海娟,女,1966年出生,现任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司法所所长,中共党员。她扎根基层司法行政工作25年来,先后多次被市、县(区)司法局评为先进个人、被灌云县政府嘉奖、县委政法委评为“十佳卫士”, 2011年被海州区委区政府评为“五五”普法先进个人。  
       
    连云港市海州区板浦镇司法所所长叫成海娟。成海娟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作“成大姐”。
    这个“成大姐”,在江苏司法行政战线上也是名符其实的“大姐大”。1988年,年仅22岁的成海娟走上了司法所岗位,这一干就是25年。25年春风秋雨,她由一个小姑娘成为了一个“孩他妈”,也成为群众心中的“成大姐”。
    “成大姐”是怎么喊出来的?说一件成海娟处理的事情吧。
    2012年11月1日,永平村70多名村民手持棍棒、铁锨,因土地承包纠纷围堵奶牛场和村委会,不允许任何车辆进出,械斗一触即发。成海娟接报后,立即赶到现场。
    “乡亲们,不要冲动,冲动只会使问题加剧。请你们推选代表,咱们坐下来和村委会好好协商,我一定会依法给大家一个满意的答复。”身材矮小的成海娟冲进人群大声喊。
    “就凭你?”村民们半信半疑。
    “你们不信我,还不信法律吗?不信党的政策吗?我一定依法公平处理好,请你们相信我!”成海娟真诚的说。
   
村民们的情绪终于稳定下来,表示愿意接受调解处理。
    在成海娟的主持下,经过两天的调解,奶牛场和村民之间最终达成补偿协议,一场激烈的纷争被化为无形。
   
别看成所长人长得娇小,但人小胆大,办事公平,处理问题有大姐范儿!“成大姐”的名号越传越广。
    调解纠纷要让当事双方服气。我的体会是用自己的“真心”换取群众的“真信”;用自己的“真知”赢得群众的“真服”。谈到调解体会,成海娟深有感触。
    为用“真心”架起基层干部与群众联系的“心桥”。担任司法所长以来,成海娟总是用脚步丈量民情,足迹遍布板浦镇的21个村(居),走村串户了解情况,谁家家庭不和,谁家邻里紧张,她都心中有数,被人称为“活字典”。
    “成大姐,花苑小区9号楼强富想不开喝农药自杀了,你赶紧去看看吧。”2012年6月8日傍晚,有人跑到成海娟家门口,喊了这么一嗓子。成海娟把饭碗往桌子上一扔,就往外跑。
    原来,板浦镇浦东村村民强富由于和连云港某房地产公司为交房问题发生矛盾,于当日傍晚喝农药自杀身亡。
    “如果事情处理不好,我们到市政府上访。”事发后,50多个死者亲属在板浦镇政府摆开了肇事的阵势,真是“兵临城下”,大雨欲来风满楼。悲痛欲绝的死者亲友愤愤不平地表示。
    “人死不能复生,这样的事情谁都不愿意看到,要节哀顺变,我们司法所定会依法、依情给予公正妥善处理。”成海娟第一个赶到现场,在弄清事情原委后,耐心做好家属的安抚工作,以防事态扩大。
    随后的5天时间,成海娟没睡过一个整夜觉,做双方的工作每天都要忙到深夜一两点。经过调解,开发商最终同意了死者家属的赔偿请求。
    “成大姐依法讲理,一碗水端平,她的话,我们听。”50余亲属“收兵”了。
    板浦镇是一个有着上万户居民、65000多人口的大镇,居民难免有“舌头碰牙”、“勺子碰锅沿”的时候,解决不好就可能激化矛盾。成海娟总是用真心去协调解决这些问题,用真诚去化解这些矛盾,赢得群众的信任。
    今年5月7日上午,城北村村民胥某因房产问题和儿子发生矛盾。胥某打电话告诉成海娟,儿子天天骂他,这种日子他没法过下去,如果解决不了,他只有一死。
    那天正好大雨,放下电话后,成海娟立即赶往胥家。只见胥某在大雨中哭天喊地,任谁讲也不听。两个儿子也互不相让,吵嚷指骂。
    见此情形,成海娟顾不得大雨,蹲在胥某身边进行劝解。
    “父子和而家不败,兄弟和而家不分。”劝完这个劝那个。问情况、摆事实、讲道理、寻症结,成海娟在雨中整整陪胥某淋了2个小时,最终感化了胥某。
    “活着孝敬一口,胜过死后祭一斗”。父子三人握手言和,达成了调解协议。
   此时已是午后一点多,成海娟连午饭也没来得及吃。父子三人的矛盾是化解了,而成海娟却因淋雨而病倒了。
    随着调解成功案例的增多,成海娟在板浦镇“火”了,“有纠纷找成大姐”成为老百姓共同的心声。
    多年以来,成海娟着力在“真情帮扶”上做文章,真心感化“浪子”回头。对社区服刑人员和刑释解教人员做到不嫌弃、不歧视、不纠缠,同时积极为他们提供创业就业平台。
    “拉一把,更要帮一把。否则他们以后还可能重蹈覆辙。”成海娟不仅心对心地教育他们自新,更手把手教会社区服刑、刑释解教人员自立,确保他们回归社会后能够开始新生活。
    2010年10月,成海娟建立“海州区板浦镇广根竹柳安置帮教基地”,累计安置社区服刑、刑释解教人员80余人。通过帮扶和教育,该镇社区服刑、刑释解教从业人员无重新犯罪现象发生,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基地也被授予“连云港市阳光就业扶助基地”称号。
    拳拳真情化“顽石”。矫正对象于某刚接受矫正时,情绪低落,成海娟找他谈心,了解到他没有工作,老婆又离家出走,留下两个孩子。成海娟想方设法帮他联系到了一家私营企业,找到一份驾驶员的工作,一个月收入2000多元。于某能吃苦,很快得到了老板的赏识。现如今,于某只要有空,都要到司法所去坐坐,把高兴的事、难过的事都跟成海娟聊聊。于某说:“成大姐看得起我,我把她当成自家大姐。”
    多年来,成海娟坚持真情感化社区服刑、刑释解教人员,与他们交朋友,定期回访、谈心,及时掌握他们的思想动态。在她的鼓励和帮助下,有的破镜重圆、夫妻和好;有的敬老爱幼、家庭和睦,还有一大批回归人员走上了致富道路。
    “在板浦镇政府大院里,经常有老百姓捧着锦旗,鸣放鞭炮,感谢成海娟。”板浦镇政法委书记张冠东竖起大拇指告诉记者。
    跬步成千里,细流汇江海。成海娟正是以这种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的毅力,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在基层司法战线是默默无闻地工作。
   25年来,她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156余起,化解“民转刑”案件32余起,有效防范和制止群体性械斗80余起,创造了无一例激化、无一例上访的骄人业绩。在板浦这个千年古镇、历史巨著《镜花缘》的故里,提起“成大姐”,众人皆知,无不交口赞誉、口服心服!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