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基地古农俗文化成为青少年法制教育新教材

发布时间:2013-09-04
   “铁犁、木耙、石磙,斗笠、蓑衣、油灯,这些农具我们以前都没有见过。”“我们的祖先就是靠这些古老的农具种田的,真辛苦啊。”日前,灌云县部分中小学学生在司法局宣教科的组织下,走进县中学生实践基地农俗馆,看到数以千计的老物件,都心生感慨:“我们的祖先真有智慧,发展农业的确需要现代化。”
   该馆坐落在一个百米见方的农家院子里,在翠绿的竹林掩映下,古老的石桌、石凳、碾子、石磨、牛车等错落有致地排放着,与馆内有序陈列的各式农具相互呼应。“木受绳则直,人学法则慎。”木工工具展厅的这则古诫,观者吟诵再三;古老斑驳、底座坚实的石碾盘前,“做人和为贵,做事法为基。”的格言让读者玩味不已。负责解说的张培彦老师告诉大家:“这里每一个老物件都是一首悠远动人的老歌,一段生动鲜活的故事,一件弥足珍贵的遗产,一篇守法励志的教材。透过农俗馆藏这一窗口,不仅能让当今中小学生见证一卷农耕的历史,一册崇法的画卷,更能激发他们对祖先的敬仰之情及未来建设富强国家的责任感。”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农业生产机械化的逐步实现,传统的农具逐渐淡出人们的生活。“为找寻这些历史遗存,我和几十名老师花了一年多的时间,访遍了周边乡镇,敲开上千农户的家门。”实践基地负责人邓克虎说,通过大海捞针式地搜寻,如今这些农用物品经过精心整理、登记,被贴上故事化的标签,分门别类地组成一个别具特色的农耕教育场馆,赋予新的生命。农俗馆作为教育基地的一个组成部分,载负朴实法治文化的元素,深蕴古老农耕文明的精髓,作为法制教育活动的平台,对辅佐青少年学法守法大有禆益,深受实践师生的欢迎。
   
[打印]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