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海县实施“四网五制”规范权力运行

发布时间:2013-05-07

 

    为切实加强对基层权力运行的监督制约,去年以来,东海县在推进法治建设工作中,创新实施基层“四网五制”工程,较好实现了“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切实做到“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有力推动了基层民主法治建设的深入开展。《人民日报》、《新华日报》等多家主流媒体予以报道。
    一、打造“四大网络平台”,保障基层权力阳光透明
    一是集体“三资”信息化监管网络平台。开通“东海县农村集体三资网络监管平台”,设立县级网络监管平台,全县346个行政村配备电脑和多媒体触摸屏,实现“三资”网络自动化提取、自动化公开,全县所有集体“三资”信息都实现阳光运行,群众可以随时查询资产、资源、资金情况,从源头上遏制基层违纪违法现象产生。二是集体产权交易网络平台。成立全国首家县级农村集体产权交易所,建立覆盖全县农村集体产权交易的县、乡两级网络平台,全县农村集体产权依法流转交易全部纳入网络,进一步激活农村生产要素流动。三是乡村“三务”公开网络平台。实行阳光晒权,实行“三务”公开网络化,覆盖全县所有乡镇(场、街道)和行政村及基层站所,形成了一个互联互通、及时公开、便于查询的惠民信息公开平台,使群众能够随时了解和查阅村务财务公开等办理情况。四是民生服务应急联动网络平台。将涉及民生的80多个部门职能有效整合,设立“122”民生热线,24小时受理群众涉及民生的诉求。充分发挥电台、广播、报纸、网络“四位一体”政风行风热线媒体联动职能,形成采访调查、跟踪督办、整改落实一体化监督体系,使群众诉求事项限期得到办结。
    二、优化“五项机制”,促进基层权力规范化运行
    一是健全教育引导机制。通过召开领导干部亲属座谈会、签订“家庭助廉承诺书”、发送《致领导干部亲属一封信》等形式,发挥亲情对领导干部的教育引导作用。以乡镇(场、街道)、村支两委和站所负责人为重点对象,开办县乡村三级“廉政大讲堂”,举办廉政教育专题讲座。二是完善制度制约机制。全面实施乡镇(场、街道)“三重一大”民主决策制度,建立健全行政村、站所重大事务流程化监督管理机制,普及重大事务流程化管理《阳光手册》,推行村级民主决策“621”工作法,让农民群众依法有序地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农村事务。三是健全利益维护机制。加强乡镇财政资金监管,建立以定岗位、定职责、定流程、定制度、定标准,规范乡镇干部队伍建设和加强财政监督为主要内容的“五定一规范一加强”机制,全面推进“六议两公开一监督”工作机制,定期对全县76项公益事业建设及政策性补贴资金进行会审,实现以制度管人管权管事。四是强化案件查处机制。畅通信访监督绿色通道,构建网上全程办理信访件、在线接访、12388举报电话、网络举报和手机短信“五位一体”的现代新型举报受理办理体系。建立信访“三色”预警制度,开展“无越级访乡镇”创建等活动,有效破解信访难题。完善案件查办协调机制,严肃查处基层干部侵害群众利益案件。五是创新民生服务机制。设立县促廉惠民监管中心,构建村调委会、驻村干部、驻村班子领导、乡镇社会矛盾纠纷调处中心、乡镇信访稳定联席会议“五方联动”矛盾纠纷化解模式。
    三、实现“四个提升”,为基层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一是提升了惩防建设水平。“四网五制”建设延伸了基层惩防体系触角,有效解决了过去基层信访等涉农问题多头管理、推诿扯皮的问题。二是提升了农村发展水平。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公共资源交易市场,对集体经济科学量化、合理设置、公平界定、严格监管,割断行政权力在资源配置中的利益联系,用科技的支撑堵塞腐败漏洞,更好地促进集体资产保值增值和农民增收,加快了现代农业发展速度。三是提升了基层民生服务水平。以群众满意度作为衡量工作的标准,畅通群众诉求通道,打造全天候服务群众的“绿色通道”,改变了过去少数基层党员干部办事效率低下、与民争利的问题,以良好形象取信于民。四是提升了基层社会管理质效。进一步畅通了监督渠道,扩大了监督范围,实现了农村基层民主权利与执行权力间的制衡。全县共建立“三务”公开栏786个,编制党务公开目录369个,选举产生1380名村务监督员,参与村级重大事务监督累计583件次,村监会成为干群之间的“连心桥”。

[打印]     [关闭]